时间: 2024-11-07 15:45:20 | 作者: 乐鱼体育直播下载
(文图/郑文良 李绪发 供稿/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记者 林绮武 吴剑文 通讯员 谌繁华 林簇)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经济信息智库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国稻种芯·科特派共同体 国稻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 国稻种芯·绿色沃土计划 国稻种芯·现代饲料规划 国稻种芯·农业品牌培养 国稻种芯·三产融合方案 万赢信采编:
南方水稻一年两季,金灿灿的晚稻即将成熟,中国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活动,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稻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示范基地南朗部分农田慢慢的开始收割,今年第二造水稻的收成如何?
记者就到田间地头去了解过。在南朗崖口上千亩的稻田间,1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一朵朵稻浪被卷入机械中。并且从航拍视频能够正常的看到,崖口村连片的水稻虽然大部分呈现出金黄色,但中间还夹杂着一些绿色,这是未完全成熟的标志。
此外,还能看到有部分稻田倒伏了,农户抢收的就是这些倒伏的部分。种粮户阿伟在涌口村为稻田打农药,他说因为大家育种插秧的时间有差别,所以稻田收割的时机也有不同,涌口村的这批稻谷就要等大约一个月之后才能收成。
南朗农户冯建伟:“秋风起,细菌容易滋生,现在最主要做些杀菌的工作,保护好最后这一片真叶。”阿伟细心呵护的这片“真叶”与稻谷收成息息相关,在收割前的最后一个月,稻穗的养分基本靠它来吸收。如果风吹或者虫害伤了真叶,谷粒就不会饱满,远看可能不太明显,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
农户冯建伟说,今年下半年“狮子山”和“圆规”两个台风,给中山带来了连续好几天的。他们的禾田虽然没有倒伏,但当时正好是水稻的扬花期,台风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南朗农户冯建伟说:“扬花期是授花粉的时候,风太大和太大雨水的话,花粉就授不了,还是风大的话吹到那片叶,它就会受损,对它吸收养分是比较大影响的。”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阿伟预计,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今年晚稻收成可能达不到预期,每亩产量将下降100斤左右。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会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希望尽量提升产量。
农民种田向来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过,中山乡村出现了一种新样态——种田不需要黄土,一片片稻田漂在鱼塘上,水面种稻,水下养鱼。真的有这么神奇?带你去三乡看看。
说它是鱼塘,看起来明明是一垄垄的稻田,但是稻田又怎么会像绿色软带一样随风漂荡呢?在三乡镇这家农场里,15亩鱼塘水面漂着7亩多水稻,传统意义上的土地被一块块泡沫浮板所取代,秧苗栽种在一个个苗盆里,密布在浮板上,就等于“插秧”。不过,没有泥土,秧苗生长的营养来自什么地方呢?
原来,它们的根部会伸进鱼塘里,吸收鱼的排泄物作为养分,同时也净化水质。而水下的鱼又以稻田的昆虫为食,这是一个神奇的生态系统。农场场主林永乐:“蛾虫一掉到水中,鱼就吃了它,所以使得水稻的病虫害到目前为止少了很多,最近我们出的一批鱼,健硕,客户试吃过之后,他们说真的像水库鱼那样好吃,鱼的品质提升了之后, 塘头价格提升10%。”
林永乐从事种养已经20多年,目前农场里以养大头鱼和种植传统水稻为主,今年承接三乡镇的鱼塘种水稻试验项目,首次尝试在大头鱼鱼塘里种植水稻,前段时间刚刚收成了5000斤大头鱼,经过水稻净化水质后养出来的大头鱼品质和效益提升,让他尝到了种养新模式的甜头,而这批水稻将在12月份迎来收成。
记者林绮武:“传统的水稻收割大家已经见得多,但是好像这样的水稻,如果要收割,要怎么收割呢,农场主林先生就想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他说到时候会将一台收割机固定在一个位置,然后将水稻一条一条拉上来,经过收割机之后就已经收割了。”
不过,林永乐坦言,这样种水稻无法机械化,大量的人工加上材料费,到目前为止每亩成本已经高达1.7万元,是传统水稻的20倍,而且由于密度低和施肥受限,产量也比传统水稻要低。农场场主林永乐:“这一批一定是亏本的,不过长远来说,会赚,比如说这些材料一次性投入可以用几年的,绿色无公害品质方面,我相信会高一点。”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科科长麦雄伟:“种田现在收益还是较差,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能保留鱼塘的优势产业,第二个也能完成种粮的任务,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向社会推广应用这项种养新技术,早造已经在番禺取得成功。
目前正在珠三角九市推开,中山10多个镇街都有展开试验,总面积100多亩。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科科长麦雄伟:“这个鱼塘上面到底种植多少的水稻,对这个养殖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我们也做一些技术的探讨,扶持方面,明年省厅肯定会有相关的一些补贴政策。”
“以前我们种植水稻经常因招不到人而错过了最好的时节。我们在等人,可农时不等人!自从用上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不仅解决了农忙时“用人慌”的难题,而且一次施肥就能保证产量。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真是省力、省肥、省钱!”广东中山市南朗街道冲口村的种粮大户陈少添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作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中山的第一批使用者,对水稻侧深施肥为稻田带来的提质增效方面的改变颇为感慨。
今年,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党支部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聚焦稳住百姓的“米袋子”、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积极推广水稻侧深施肥这一重大引领性先进农业技术,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集新型农机、专用肥料、配套农艺于一体的施肥新技术,是施肥技术的重大革新。今年,中山市农科中心党支部分别在南朗镇、三乡镇、大涌镇、三角镇和民众镇等镇街建立5个水稻侧深施肥示范区,示范面积827亩,有效覆盖该市主要水稻种植区。
3月份,在三角镇举办了侧深施肥技术现场展示会,邀请全市各镇街水稻种植户观摩该先进的技术。通过示范区带动和举办现场会,充分向全市水稻种植户展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减肥、省工效果。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水稻种植超3000亩,种植户继续种植水稻的信心与积极性极大提升,为确保该市粮食的安全生产,推动中山市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中山市农科中心技术人员介绍,较于传统施肥方式,侧深施肥具有大幅度减少施肥人力投入、肥料成本,提升肥料利用率、耕地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优势。根据技术人员对示范区现场测产,示范区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均在420公斤以上,在人力成本方面,节省了2到3次施肥的人工投入,节省20元/亩至30元/亩的人力成本,每亩减少约15公斤/亩的化肥使用量,节约肥料成本约30元/亩。
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中山市农科中心党支部将继续加大该技术在该市现代水稻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推动水稻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助力中山市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让生产增效节支中山给水稻减肥-广东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水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