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07 15:44:32 | 作者: 乐鱼体育直播下载
文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映光 王沫依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经济信息智库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国稻种芯·科特派共同体 国稻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 国稻种芯·绿色沃土计划 国稻种芯·现代饲料规划 国稻种芯·农业品牌培养 国稻种芯·三产融合方案 万赢信采编:
近日,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稻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示范基地深圳驻汕头澄海区莲华镇帮扶工作队在隆北村的复耕田地间忙碌着,中国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现场农户进行水稻插秧工作。
帮扶工作队员们卷起裤腿下到地里,俯下身子与农户一起把秧苗插到田地里。此次种植的水稻,是通过工作队牵线搭桥,由农业科学技术特派员引进的“粤禾丝苗、粤农丝苗、粤香430、19香”四个优质品种。
在完成插秧工作后,工作队还将持续跟进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协调农业科学技术特派员充分的发挥专业能力,帮助隆北村推动复耕复种,同时实现增产提质。据了解,隆北村此片耕地,是驻莲华镇工作队认真落实指挥部《对口帮扶地区撂荒地(闲置地)整治“十百千计划”实施方案》要求,推动连片复耕复种的成果,上半年已丰收一季优质水稻与玉米。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现正在指导隆北村将对这100亩复耕土地进行规划,发展农业种植生产和农业观光旅游一体化,谋划打造农业田园综合体产业项目,并已成功申报“2023年驻镇帮镇扶村项目”。
为抗击旱情,确保早稻生产顺利、全年粮食丰收,近日,省农业农村厅选派华南农业大学、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水稻专家走进我市田间地头,开展抗旱技术指导,并针对各地早稻受旱实际“把脉开方”。
专家组一行深入我市多个村庄种植户田头,实地调查了解当地水稻受旱情况。针对近十年少遇的旱情,以及因淡水不足引发的部分田片海水倒灌对早稻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指导组专家这样认为,区县应该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将不同镇村、田块的受旱情况做有效分类,以便于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将旱情对春耕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
针对当地海水倒灌对已插植早稻造成盐害的情况,专家觉得,当下盐害对早稻生产的影响尚处于可控阶段,建议农户适当加深田间水层,稀释盐分,确保田面至少有2厘米的水层覆盖,以免因水分蒸发增加田间盐分浓度,待降雨来临或有淡水水源可灌溉时,再排掉田间咸水,并用淡水冲淡,清除田间多余无机盐。
对于早稻生产不同的受旱情况,专家组也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如,针对沿江、沿河受旱的田地,应发动群众通过引水、抽水的方式,结合水源调度,集中力量解决农田用水的问题;针对缺乏水源,至今无法办田插秧的田块,可选用五优308、华优665等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立即育秧,待下月初有降雨后及时移栽。
或采用旱直播的方式在无水源的田块先行播种,一旦有充足降雨或水源灌溉,旱地里的种子吸收足够水分便可发芽生长,中后期再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同样在8月上旬左右收割。此外,专家组还将针对调研发现问题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制定技术方案,对各地进行抗旱分类指导。
专家组指出,潮汕地区具有种植水稻的天然优势,光温条件十分有利,迟种的水稻通过后期加强水肥管理,可完全把因旱情拖延的农时抢回来。同时,汕头拥有雄厚的水稻技术力量,能够迅速将最新技术推广应用到田间地头,实现技术无缝对接,为汕头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每天清晨,吴晋涛都要赶往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河浦街道的河玉围盐碱地,察看当地1200多亩海水稻的生长情况。如果水质盐度超过了5‰,他和同事就要抽掉部分水,再灌入淡水降低盐碱度,以确保新种下的海水稻能够茁壮成长。吴晋涛是中农国盛(北京)环境生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派驻在汕头市濠江区河玉围开荒复耕项目的技术人员,从今年8月中下旬起,进驻到汕头市濠江区河玉围开荒复耕项目。
如今,看着撂荒多年的河玉围已有1200多亩盐碱地重新长出了绿油油的海水稻,当地农户无不喜出望外,纷纷憧憬起了未来丰收的喜悦。
河玉围,得名于河浦街道与玉新街道围海造田。据濠江区农村农业水务局派驻在复耕团队中的负责人宋锦周介绍,河玉围一带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被“创造”出来后,是引榕江水进行灌溉的,“这一带都是很适合耕作的良田,主要也是种植水稻,曾经有河浦粮仓的美誉,是河浦数万人口的主要粮食来源。”
然而,由于农田种植效益产出少,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加上水利设施荒废淡水资源缺乏,海水倒灌造出土壤盐碱化等多种原因,河玉围就逐渐被撂荒了,而耐盐碱性更好的芦苇开始野蛮生长,占据了这一带良田。
宋锦周说,此前曾有农户尝试对河玉围进行复耕,也有种粮大户对河玉围表示过关注,但面对数千亩的土地以及高昂的盐碱地整治成本,“单打独斗”显然很难扭转这一局面。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我国盐碱地约有15亿亩,其中约有5.5亿亩可利用,修复盐碱地、唤醒沉睡的土地对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濠江区是如何做的呢?
今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到现场考察调研,形成河玉围片区农田土壤盐碱化情况调研报告,为该片盐碱地复耕提供了整治思路。今年年中,濠江区成立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落实区属国有企业濠江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获得河玉围一带3000多亩土地的经营权。
与此同时,濠江区还引入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专门负责复耕种植工作;引入中农国盛(北京)环境生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在河玉围试验种植由袁隆平研究团队研发出来的耐盐碱海水稻新品种和施用适用海水稻的多肽功能性有机水溶肥,以改善盐碱地土壤。
今年8月16日,清除河玉围芦苇荡的行动开始。除草环节完成后,复耕团队又开启了周边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水库河道、田间灌排渠道整修,水库排涝闸建设等,为复耕做好充足的水源保障。
9月份,复耕团队通过无人机直播与旱直播两种方式结合进行播种,争分夺秒地赶上了今年晚造播种季的尾声。羊城晚报记者日前在实地走访时看到,位于河浦大道旁的河玉围海水稻示范基地中,一望无际的海水稻丛长势喜人。
吴晋涛称,通过在天津、青岛等多地实践,他们有丰富的海水稻种植经验。与另外的地方相比,河玉围一带的撂荒土地土壤盐碱化程度更高,并有芦苇的干扰,复耕的难度比一般盐碱地更大,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就目前开荒播种再到生长的情况去看,整个复耕项目都处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前景是乐观的。“防住海水,存住淡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着良性的循环,土地会调整得慢慢的变好。”濠江区濠新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翔飞表示。
见证了河玉围从粮仓到撂荒再到逐渐复耕全过程的宋锦周看着眼前绿油油的水稻,更是显得十分激动,“我们对这片土地是很有感情的,能为它做点事特别高兴。”郑翔飞说,这1200亩水稻是“不惜代价搞起来的”,大家并没有追求第一年的收成产量,因为其实验意义远比亩产数字更重要,有了这一期的经验,未来“只会更好”。
盐碱稻成功汕头粮农科技产业园引品-广东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水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