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0-24 04:58:14 | 作者: 乐鱼体育直播下载
3月的龙江大地上,备春耕正如火如荼:农民们在购置农资、检修农机具之余,还特别安排时间通过参加培训班、线上网课等形式为头脑“充电”,学习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农业的出路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合作社理事长于殿富深有感触;“用良法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我们在秋天有一个好的收成。”家庭农场负责人丁业成认准了这个理儿;“良法还是要因地制宜地综合施用。”农技专家王宇先强调适用才是最好……
黑龙江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兆成表示,我省要抓好“五良”集成配套,在良法上,要集中连片、系统推广农业大垄密植技术、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由点及线到面带动示范大面积推广,逐步的提升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慢慢的变多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在龙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刚走进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郝氏家庭农场,记者就见到了一派火热的忙碌场景。农场一侧的库房里,黄澄澄的大豆正通过传送带过筛后装车,另一侧的库房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检修、保养农机,为春耕做足准备。
这里的负责人丁业成和记者说,家庭农场已经成立18年,主要以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为主。农场的大门前有一片190亩的耕地,这正是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的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基地,通过全程机械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实现丰收。
丁业成说,正因深信良法赋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农场年年都会专门制定栽培技术方案,将技术措施细化到每个农业生产环节。
“以玉米为例,我们采用110厘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在准备期实施秋整地、秋起垄、秋施肥,整地时用大马力拖拉机牵引复式联合整地机一次完成深松35厘米~45厘米,耙茬18厘米~20厘米和碎土作业,实现土壤细碎、疏松、平整。”
“播种期也很有讲究,我们最终选择精装包衣种子进行分级选种,在5厘米耕层土壤温度稳定在5℃~6℃,气温7℃~9℃时进行播种。利用播种机进行精量点播,保证播种匀度和深度,播后还需要注意适时。”
“此外,我们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成熟收获期都有与之对应的方案。”丁业成说,在良法赋能下,他们集成推广了耐密品种+抗旱节水+化学防控+生物防治+秸秆还田+米豆轮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模式。2023年玉米潮粮亩产达1600斤,相对常规种植技术每亩增产200斤到300斤,每亩的纯利润可达200元到300元。
距离郝氏家庭农场不远的农之梦玉米培养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理事长于殿富正在和农户们讨论今年的土地流转方案,对于今年合作社的发展,他信心十足。
这位80后新农人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忠实拥趸,他和记者说:“我从2004年开始务农,那时跟着父辈用传统模式种地,加上本地区春季干旱少雨和风蚀等情况,农田产量较低,农户种地也很辛苦。后来我认识了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的专家,在专家指导下,同一地块的产量有了质的升级,那时我真切地认识到良法的重要性。”
2014年,于殿富成立了合作社,进行以玉米、大豆等作物为主的规模化种植,持续将先进的农业种植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自家的田间地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王宇先已与于殿富合作多年,为合作社量身定做了一系列栽培技术。
“大垄密植通过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实现增产,配合滴灌实现作物需水与吸肥过程同步,实现作物增产与节水节肥、增效目标。”王宇先介绍,现在他们的玉米潮粮亩产达1700斤~1800斤,大豆亩产可达400多斤。
“因地制宜施良法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环境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有选择性地让更多新技术、新模式运用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中,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实现产量的跃升。”王宇先说。
天气一回暖,绥化市安达市老虎岗镇永和村村民邹亚坤就忙开了。“今年我流转了300多亩地,准备全都用咱安达发明的这种大麦套种玉米的模式,这几天就要顶凌播大麦了。”邹亚坤介绍,去年她在附近村看有农民燕麦套种玉米效果挺好,玉米正常收、不减产,还能多收一茬燕麦,一亩地增收300多元。“看到这好事儿我就想试试,专家告诉我,种大麦比燕麦还好,大麦也是优质饲草,生长期更短,收获更早,对玉米成长更有利。”
该模式研发人、安达市政府四级调研员杨喜刚介绍,“这一个模式在安达已经应用了两年,第一年是试验,2023年推广了2000多亩,两年都请专家进行了测产,2023年燕麦草亩产达623.2公斤(青贮打包,按含水率60%~65%计算);玉米亩产达到了881.7公斤,与常年种植玉米产量基本一致。”
杨喜刚和记者说,这一模式要采用4090或5080模式种玉米,3月末在宽行(90厘米或80厘米)闲置的土地上播种燕麦或大麦,5月初在窄行上播种玉米。燕麦和大麦都生长期短、不挑地,6月末前就能收获燕麦或大麦青贮,这样玉米在需要大量水肥生长前就恢复了边际效应,保障了玉米产量的稳定。杨喜刚说,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丰收,他们还研发了相应的播种机、撒药机、收获机等专用机械。
在富锦市长安镇民安村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内,稻农们正忙着将水稻种子进行包衣、灌袋、封装,然后分批有序地装入集中催芽箱内,码平码齐。通过催芽箱内的智能温控装置,对浸种、催芽等所有的环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实时调节。
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明秀说:“春分刚过,正是水稻种子处理阶段。为了让稻农们掌握好浸种催芽技术,我们专门组织多场农技培训课程,进行有关的技术指导,让稻农们及时来更新自身的农业知识,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樊丽娜介绍,3月以来,省农业农村厅把开展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百日行动”作为助推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有力抓手,突出关键作物、强化“五良”集成、创新多元形式、集聚多方力量,持续向纵深推进。在良法上,发布省级主推技术46项,印发74项农作物栽培技术模式汇编、11项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手册。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组织农技推广骨干系列培训班6期,培训农技人员1000人。截至3月25日,累计培训农民和农技人员56万人次,举办培训班2065场次,发放科技资料21.1万份。